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有朋自远方来-孔子
首页 > 天下文庙 > 中国孔庙>

罗定学宫

:2024-01-24
:2024-01-24

罗定学宫位于广东罗定市北关里,是清代罗定州的学宫,由清代康熙至光绪年间(1647年-1877年)历经修缮扩建而成,占地面积约8300平方米。罗定学宫是西江流域仅存的清代学宫完整建筑群,1985年罗定县政府公布为罗定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广东省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州县学宫文庙,一般按照“左庙右学”的形式来布局,以左为尊,文庙的建筑按中轴对称的形式来排列。以罗定学宫为例,前为照壁,次为棂星门,再次泮池,再次大成殿,组成院落,最后是崇圣祠,其他建筑则相应排列于轴线两边,俨然一座完整的宫殿,所谓学宫的含义即如此。每年春秋二祭,官府都在学宫举行大型祭孔活动。罗定学宫现存大成殿、两庑、戟门、名宦祠、乡贤祠、崇圣祠、奎星阁等建筑;泮池、棂星门、德义祠、尊经阁、月台等遗址尚存。学宫主体建筑有棂星门、泮池、戟门、御路、月台、大成殿、崇圣祠等,均处于同一条轴线(中轴线)上,两侧配两庑、乡贤祠、名宦祠、尊经阁、奎星楼等,并附设有德义祠、忠孝节义祠、学署和明伦堂等。

罗定学宫棂星门达7.64米,为花岗岩石砌筑的四柱三间冲天式牌坊,是学宫的突出标志。学宫在10公里之外的石牛山上建有一座文峰塔,据考证,将棂星门修得如此之高,是为了与文峰塔遥相呼应。如今,天晴日朗时,从大成殿前的露台朝南远远望去,透过棂星门上沿可隐约看到文峰古塔。

罗定学宫的大成门也叫戟门,面宽三间十二点七米,进深三间八点八米,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大成门两侧的乡贤祠和名宦祠为硬山搁檩式建筑,东侧是名宦祠,用以安放曾在罗定为官、政绩卓著、受民敬重的官宦牌位。大成门西侧是乡贤祠,用以安放罗定州中取得功名、受民敬重的乡贤牌位。名宦祠和乡贤祠的设立,是地方学宫与曲阜孔庙的不同之处。两祠后为两庑。

大成殿为重檐歇山顶,面宽五间24米、进深五间15.5米。16根金柱,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驼峰、雀替、檐口板均精雕细刻。斗栱为四跳三下昂,殿前有月台,台阶前铺云龙纹石条。殿内原悬挂清代皇帝书颁的匾额,分别为“万世师表”、“圣集大成”和“与天地参”。檐口板有一书卷形匾额,中间书“天开文运”,右书“植纲常名教”,左书“造棫朴菁莪”。罗定学宫的大成殿与岭南地区大部分学宫一样,虽是重檐歇山顶式,但并非密闭封顶,而是通透的,这主要考虑南方的天气原因。北方冬季较长,空气干燥,大殿顶重檐密闭,有利保温保湿,冬暖夏凉。南方多雨水,气候较湿润,高温天气多,如果殿堂是密闭式的,殿内势必既热且湿。罗定学宫大成殿的殿顶,从殿内望去如两把重叠在一起的雨伞,两层屋檐间隔有一米多高,四周通透,站在殿内可看到大殿周围的景致,风从四面吹进殿内,但雨水却飘不进来。这种巧妙的设计,有利于通风透光,透气除湿;尤其是酷暑天气,殿内清风徐来,倍觉凉爽,这也是岭南地区学宫建筑因地制宜设计建造的范例。这种通透的设计,从外观上看,庄重而不失灵巧。如果从高处俯视,大成殿呈正方形,四四方方,好似一枚传国玉玺,设计者寓意为“学而优则仕”。再仔细端详,大殿重檐顶的正脊灰塑两条金龙相对,戏耍葫芦,因葫芦与福禄谐音,故此景叫“双龙捧福禄”。这种脊塑,也是岭南地区所特有的。

在大成殿内,最让人瞩目的当属孔圣人像。像高2.557米,寓意从孔子诞辰日至雕像之时的2006年刚好2557年,历时两年雕成。大成殿修葺后,罗定市就四处苦寻适合雕刻学宫孔子像的木料而无果。忽一日有人在新兴县的河床发现了一棵千年古樟木,此木有三奇:一、是奇迹,据专家考证,此树距今达2500多年,与孔子同时代,埋藏地下千年未腐烂;二、是奇香,历经漫长岁月仍能散发出缕缕清香;三、是奇缘,几经寻觅,偶得于佛教圣地禅宗六祖的故乡新兴县。该古樟木直径达2米,被人工截成三段后运到罗定学宫,其中一段长2.57米,非常适宜作孔子雕像的木料。像雕成后,正立于大成殿中央。只见圣像浑然一体,润泽光亮,神态自然,服饰纹路清晰优美;点睛之后,更觉孔子目光如炬,充满睿智,凡到学宫参观的游客都赞叹不已。樟木又名香樟,被当地人称为“神木”,木质呈黄褐色,纹理顺直,可防虫蛀,具有樟脑般的气味。据说因为樟树木材上有许多纹路,像是大有文章的意思。所以古人就在“章”字旁加一个木字为树命名。孔子被尊为“文圣”,樟木自然也成为雕刻孔子像的理想材料,罗定学宫为此已寻觅数年之久。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不当可联系删除)

上一篇:新会学宫
下一篇:德庆学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