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有朋自远方来-孔子
首页 > 孔庙学堂>
栏目导航

《礼仪中国 —— 体验“三孔”传统礼乐文化》(十四)

:2025-04-30
:2025-04-30

中小学常用现代礼仪流程图

节选自《曲阜市中小学幼儿园现代学礼指导手册》

 

常用社交礼节举例

节选自《曲阜市中小学幼儿园现代学礼指导手册》

一、致意礼

致意是一种不出声的问候礼节,常用于相识的人在社交场合打招呼。

在社交场合里,人们往往采用举手致意、点头致意、欠身致意、脱帽致意等形式来表达友善之意。致意时要注意文雅,动作不可以马虎,必须是认认真真的,以充分显示对对方的尊重。

1. 举手致意

面带微笑,将右臂伸直,掌心朝向对方,轻轻摆一下手即可,不要反复摇动。适于向较远距离的熟人打招呼。

2. 点头致意

面带微笑,头微微向下一动,幅度不大,适于不宜交谈的场所,如在会议、会谈进行中。

3. 欠身致意

全身或身体的上部微微向前一躬,这种致意方式表示对他人的恭敬,其适用的范围较广。

二、握手礼

握手是现在国际通行的相见礼。

要求:握手时,右臂自然向前伸出,与身体略呈五六十度,手掌向左,掌心微向上,拇指与掌分开,其余四指自然并拢并微向内屈。

握手时一定要站着握手,除非是年老体弱或者残疾的人,不要坐着与人握手。

在握住之后,如果是一般关系,一般场合,双方见面握手时稍用力握一下即可放开;如果关系亲密,场合隆重,双方的手握住后应上下微摇几下,以示热情。

握手时也要注意避讳:

1. 贸然伸手。遇到上级、长者、贵宾、女士时,自己先伸出手是失礼的。

2. 目光游移。握手时精神不集中、四处顾盼、心不在焉是无礼的。

3. 长时间不放手。周围的人很多,而你只顾与一人握手,忽视或冷淡别人,或者影响对方抽出手来与别人相握,也是失礼的。

4. 敷衍了事,漫不经心地应酬对方。

5. 出手时慢慢腾腾。对方伸出手后,我们自己出手时应快,不应慢慢腾腾。

6. 握手后用手帕擦手。这是非常失礼的表现。

三、鞠躬礼

鞠躬礼分两种,一种是三鞠躬,鞠躬前,应脱帽,身体立正,目光平视。鞠躬时,身体上部向前下弯约 90 度,然后恢复立正状态,这样连续三次。腰身俯折程度越深,敬意越深。

另一种是一鞠躬,几乎适用于一切社交场合。晚辈对长辈、学生对老师、下级对上级或者同事之间以及演讲者、表演者对听众、观众等都可以行一鞠躬。行礼时,身体上部向前倾斜约 15 度,随即恢复原态,只做一次。受礼者应随即还礼,但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不鞠躬,欠身点头还礼即可。 

四、拱手礼

拱手礼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见面问候礼仪,是我国古代人作揖礼的简化形式。

基本姿势是:并步站立,上身挺直或微前倾,两臂成合抱举起,双手相握,左手四指并拢伸直、握空拳,拇指屈拢;右手四指成拳或半成拳,拇指在上;左掌心掩贴右拳面,两拇指指尖交叠,左上右下;拳掌与胸相距 20~30 厘米,自上而下或自内而外,向对方有节奏地晃动两三次。向对方表示敬意越高,双手上举越高,至高可达额前。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古人习惯,男士行拱手礼,必用左手扶抱右手,而女士则正好相反;若为丧事行拱手礼,男士则为左手握拳在内,右手在外,而女士则正好相反。

现今,武术界中的抱拳礼与拱手礼相似,只是左手四指与拇指并不握住右拳,而是伸直贴在右拳上。

场合:拱手礼常见于社交场合、重大节日等。在邻居、朋友、同事见面时,常拱手为礼。婚礼、生日、庆功等喜庆活动,来宾常以拱手礼向当事人表示祝贺。告别时,双方互道珍重,也常用拱手礼。行拱手礼时,一般不可缺少必要寒暄,如“恭喜” “久仰” “请多多关照” “节日快乐” “后会有期”等。

要求:拱手礼适用于平辈之间,如同事、朋友、兄弟、姐妹,不可施于父母、长辈。拱手礼也适用于长辈、尊者对晚辈行礼时的答礼,如晚辈向长辈或尊者鞠躬、跪拜,长辈不应无动于衷,应行拱手礼作答。

五、揖礼

基本姿势:行礼时,身体肃立,双手合抱,左手在上,手心向内;俯身推手时,双手缓缓高举齐额(略高过眉心),俯身约 60 度,起身时,恢复立容。

应用场合:在正式礼仪场合,如在祭礼、冠礼等礼仪场合中,对尊长及同族中人行此礼。

六、拜礼

1. 一拜礼(拜礼)

姿势:展臂,至胸前合,拢手。男左手前,女右手前。躬身(约 30 度)。手臂随腰部动,头不动。

场合:用于初相见,敬长上,行家礼。只行一个。

2. 二拜礼(再拜礼)

姿势:展臂,至面部前,拢手。躬身(约 45 度)。手臂随腰部动,头不动。

场合:用于向长上行大礼。一般行一个,叫作“拜”。最多行两个,叫作“再拜”。

3. 三拜礼(再拜额手礼)

立定,挺身,庄重。

“双手附心。”双手附在胸腹之间,男士左手在前,女士右手在前。叠并,两肘与手成直线。双手表示“与天地合其德”。

“高揖。”双手向前上方推出,推至额头前方,两臂伸直。

“行礼(拜)。”头、颈、手臂皆不动,腰部下躬,深躬(约 90 度)。 

七、跪拜礼

跪拜礼是东方大礼,民间将跪拜礼称为“磕头”。

跪拜的基本程序是跪、拜、兴。跪的起始姿势是微磬而立,跪时,即先屈右腿,左腿与之并齐,双足竖起,大脚指抵住地面。双腿跪下后,上半身保持直立,然后臀部坐于脚后跟上。兴时,则要先直起上半身,然后先起左腿,右腿再起,兴的终结状态是微磬而立。这里要特别注意,跪时先屈右腿,兴时先起左腿,不要同时屈,也不可以颠倒左右次序。

拜的礼节是:跪下后,两手相拱(男尚左,女尚右),然后引手据地,再引头至手前的地面,一叩首即起,如是称为“顿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