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有朋自远方来-孔子
首页 > 天下文庙 > 中国孔庙>

石门文庙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2022-08-16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协会管理:2022-08-16

位于湖南省石门县楚江镇文庙路6号,石门县博物馆并设院内。原有面积7000多平方米,现存南北长94.4米,东西宽47.6米,占地面积4493.14平方米,建筑面积2269.4平方米。

石门文庙1984年5月被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6月被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5月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16日,石门文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庙始建于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庙址多次变迁。明洪武四年(1371年)县丞刘澄鼎建,明正统九年(1444年)知县王茂增修。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时,邑侯周帮将文庙改迁长溪北(今文庙处)。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建名宦祠、乡贤祠、启圣祠等;明万历四年(1576年)、 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 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均对文庙进行过修缮。清顺治八年(1651年)建五开间大成殿、两庑、三开间启圣祠、五开间明伦堂;清康熙四十七年( 1708年)进行维修;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重修崇圣祠;清乾隆四十七年至五十四年(1782年—1789年)对大成门、 大成殿、两庑、名宦祠、乡贤祠、崇圣祠和文武官厅等进行维修,并另外建了宫墙;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增修左右门楼和尊经阁;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张中丞筹修尊经阁、棂星门、泮池桥、脚道、石栏、拜场、周围垣墙等。民国末年(1946年—1949年),石门简易师范学校设于此。在文革时期文庙遭到较大破坏,东庑、钟楼、礼器库、乐器库、崇圣祠、尊经阁、道贯古今楼,德配天地楼拆毁,数百件石柱,石栏被损毁。1982年,石门县政府明确将文庙移交给文物部门管理,并成立石门县文物管理所,将石门文庙辟为县博物馆,对外开放,并按照整旧如旧的原则逐步恢复了头门、道贯古今楼、泮池、状元桥、大成门、文武官厅、乡贤祠、名宦祠、东西碑廊、钟鼓楼。1998年,石门县为迎接第八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在石门召开,对文庙又进行了大规模维修、油漆彩绘,并重修了棂星门、东庑、礼器库及全部石栏、石柱。同年,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先生为石门文庙捐赠一尊高3.4米,价值30万元的孔子行教铜像,现立于大成殿前中央月台上。

石门文庙按南北中轴线对称布局,坐北朝南,纵向三进,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为:头门、泮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已毁),两侧有耳房、碑廊、文武官厅、钟鼓楼、厢房、礼(乐)器库等,所有单体建筑都以有石栏板的廊道相连。穿过三开间头门,则为半圆形泮池,上架设一单孔状元桥,桥洞上边中间有龙头伸出,池内有石龟装饰,泮池两侧建有“道贯古今”牌楼。泮池直径15米,深2.5米,用花岗岩垒砌,池周环以石栏,状元桥宽2米,跨步10米,两侧石栏上阳雕文房四宝、暗八仙等图案,两端有踏步、抱鼓,石料均为桃源麻石。状元桥后3米处为棂星门,四柱三门三楼,高8.7米,宽8.27 米,主楼明间七踩斗拱五攒,次楼为七踩斗拱三攒,明间、次间大小额仿上两面都为二龙戏珠,五龙捧圣,双凤朝阳镂空木雕,三门均嵌有木雕云墩雀替,“棂星门”匾额为清乾隆皇帝御书。大成门与乡贤祠、名宦祠相连,前后置通廊,通廊中间都设有丹墀,两侧分置台阶。

大成门,又称“戟门”,砖木结构,面阔三间,进深12.4米,单檐硬山顶,山墙两端泥塑山水人物,飞禽走兽。正脊两端有鸱吻,中置宝瓶,盖黄色琉璃瓦,檐下置卷棚。大成门左为文官厅、名宦祠、东碑廊,右为武官厅、乡贤祠、西碑廊。

大成殿建于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建筑面积547平方米,面阔五间,通面阔24.6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7米,高16.92米,重檐歇山顶,盖黄色琉璃瓦,飞檐高翘,正脊有双龙戏珠缠绕,檐下无斗拱作卷棚。四周有回廊。整个屋面由八根金柱、十六根廊柱和十六根檐柱支撑。各檐柱均置雕花撑拱、雀替,为麒麟抱子、丹凤朝阳等图案。殿前有石砌月台,长11.5 米,宽8.5米,高0.6米,四周绕以石栏杆,栏板上雕刻花鸟、龙凤、文房四宝。月台前御路上置有丹墀,为浮雕五龙戏珠图案,神态十分逼真。大成殿前东西两侧为东庑、西庑和钟、鼓楼。

钟鼓楼为六角形单檐攒尖顶,纯木结构,高14.72米,形体单瘦,飞檐翘角。东西二庑为单檐硬山顶,面阔各五间,长19米,进深9.25米,高10.31米,盖绿色琉璃瓦,正脊均配有二龙戏珠琉璃饰件。

上一篇:邵阳文庙
下一篇:思南府文庙